行业新闻

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博雅干细胞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肖瑞平与团队所作的关于MG53(一种E3泛素连接酶)调节动物模型心血管功能和新陈代谢新功效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该蛋...
查看详情
据报道,在未来5年内,通过一种革命性的疗法——基因疗法,癌症可能不再是绝症,转而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而癌症患者的寿命,有可能从目前的几个月,延长到10年左右。 英国癌症研究学院主管阿伦·阿什沃...
查看详情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将老化干细胞转变成年轻干细胞的新方法。这项发现未来或可使科学家从患者自身干细胞为受损或病变心脏生长出补丁,而不用管患者的年龄大小,同时还可避免排斥反应的威胁。相关研究成果发...
查看详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每年全世界有将近两百万人死于这一毁灭性疾病。现有抗生素能够缓解肺结核的症状,但治疗往往持续数月而且还无法将其完全根除,导致这种疾病在治疗数年后频频复发。 现在,斯...
查看详情
美国弗吉尼亚Benaroya研究所BRI的研究人员发现,IL-6信号通路中的蛋白可以成为多发性硬化症MS的新生物指标,这一指标不仅能够用来评估疾病的急性程度也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靶标。Dr. Jane Buckner和Dr. Mar...
查看详情
据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彼得·凯泽等人发现,名为“Stictin”的物质能激活一种抑癌基因,从而有利于抗击癌症。 蛋白质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又被称为癌变克星。它能促使受损的细胞自杀,防止产生癌变,但这个...
查看详情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有益的细菌可预防糖尿病。 所有人的肠道内都有大量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实际上,我们体内存在的细菌数量比我们自己的细胞数量多约10倍。这些微小的细菌对我们...
查看详情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的资助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孙飞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及其表位抗原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病原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
查看详情
最近,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用一种遗传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并在培养皿中诱导出心脏病模型,再现了该病发作时的主要特征。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成果...
查看详情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将成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存储在了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的DNA斑迹上,并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数字信息,都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得到保存。 近日,英国科学家宣布了一个突破性的成就——将DNA革命...
查看详情
p53基因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由于p53可以阻止DNA损伤的细胞增殖及最终成为癌变细胞,因而被称为“基因组的卫士”。在超过50%的所有人类癌症类型中均发现有p53突变。 来自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CCS)的科学...
查看详情
在其生存的每一分钟内,活细胞都必须对从环境温度到周围环境化学组成等无数的信息做出评估和分析。有时候,这些输入信息会导致细胞改变其功能机制,而另一些时候,这些信息或许不会造成细胞活性发生可以测量得到...
查看详情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遗传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细胞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重建了成年发作性疾病,生成了第一个可用于检测新治疗的成熟疾病模型。为打开神秘的盒子带来了一把可能的钥匙。 大多数罹患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
查看详情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
查看详情
乳腺癌扩散至身体远端器官常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发生癌症转移与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丧失有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在发表于1月27日...
查看详情
发表在最新一期(1月25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如何能够将父母的经历传递至后代基因中的一个潜在途径。 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可遗传改变...
查看详情
1972年,已故遗传学家大野乾(Susumu Ohno)发明了“垃圾DNA”这个术语,用以表述所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DNA片段,其中大多数片段都是一些重复序列,随机散步在整个基因组上。以前大家都认为垃圾DNA可能没有什么功能...
查看详情
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HIV蛋白的“软肋”,他们证实靶向这一脆弱点可以阻止病毒复制,有潜力阻挠HIV感染发展为完全型艾滋病(full-blown AIDS)。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细胞》(Cell)旗...
查看详情
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通常通过吞噬入侵细菌,将它们纳入液泡中,来杀死并消化它们。有一些细菌会竭力阻挠这一效应,撕开液泡,然后逃至巨噬细胞富含营养物质的细胞溶质区室中,在那里它们进行分裂,最终继续侵染...
查看详情
细胞膜围绕着活细胞,严格控制进出细胞的物质。细胞需要这一屏障来控制内部环境,但这也使科学家们无法轻易向细胞导入大分子,例如用于成像的纳米颗粒和用来重编程多能干细胞的蛋白。 日前,麻省理工MIT的研究...
查看详情
我国科研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表皮葡萄球菌感受氧化胁迫的重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阐明了该菌感受氧化胁迫信号的分子机制,为小分子干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了潜在新作用靶点。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
查看详情
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和大学医院案例医学中心的Goutham Narla博士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发现了一个驱动乳腺癌扩散的基因变异。这项发...
查看详情
大脑发生严重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脑肿瘤等,都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某种蛋白质表达出现问题所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基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发生大脑疾病时,是哪一基因表达出...
查看详情
通过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揭示了两个DNA突变,其似乎驱动了15%的脑膜瘤。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促成针对这类肿瘤的第一个有效药物治疗。 脑膜瘤是一种形成于脑膜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