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转录是把DNA上的基因信息复制到信使RNA(mRNA)上,再按指示合成蛋白质的一种细胞过程。抗癌药物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都可能导致DNA修改,使这一信息流程被打乱。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家...
查看详情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首个可以测量单个分子质量的机械装置。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技术将能最终用于诊断疾病,帮助生物学家探索病毒与细胞的分子机制,甚至可以用于更好地检测纳米粒子和空气污染。 ...
查看详情
来自美国加州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体内遗传编码序列中某个特殊位点携带了一个“G”,而不是“A”的人群,比正常人群患有某种类型脑癌的几率,高出大约6倍。 这项研究是由遗传学家Margaret Wrensch,John Wi...
查看详情
iPS细胞储存计划是山中伸弥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该计划终于在上个月获得了支持——日本卫生部委员会决定,批准利用来自全国保存的数千份胎儿脐带血样本建立一个细胞系库。哈佛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家乔治·戴利...
查看详情
总部位于张江的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已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垂体激素输液泵。该器械能够在短期内促进人体发育,让处在14至16岁期间的“袖珍人”得到发育,并为部分不孕不育人士带来希望。 近年来,...
查看详情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Mof蛋白在保护干细胞的“干性”(帮助干细胞阅读和使用自己的DNA)方面起关键作用,最新研究对于发挥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至关重...
查看详情
乳腺癌被称为现代女性的“头号杀手”,其中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0%~30%的HER2阳性乳腺癌更凶险。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配合传统的化疗药物,这些病人也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但是,是药三分毒,尤其是抗肿瘤药...
查看详情
一克DNA信息储存容量堪比千亿张DVD光盘 一毫克DNA可“容”一座图书馆 脱氧核糖核酸,即我们通常所说的DNA,由它组成的遗传指令引导着身体机能的运作。它具有非比寻常的信息储存容量,一克DNA即能储存上千亿...
查看详情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8月16日发表公告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在一种深海虾体内发现了能高效分解锯末和纸等物质的酶。如能利用这种酶,枯木和废纸等都可成为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在线科学...
查看详情
在2010年的12月,一项普通的审查一篇科学论文的任务突然让伦敦大学学院的眼科专家Robin Ali感到了异常的兴奋。“我绕着我的房间奔跑,挥舞着手稿,”他回忆说。这篇论文描述了一团胚胎干细胞如何生长为了一个圆...
查看详情
行为就像贪食的怪物,肿瘤需要供给充足的细胞构件例如氨基酸和核苷酸来确保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保持快速地生长。然而科学家们对于肿瘤如何满足这些迅速生长的要求还没获得充分地理解。现在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
查看详情
据报道,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从水母体内分离出的生物荧光蛋白,照亮了神经元内部并拍摄了一段视频,揭示了蛋白质在神经细胞区室内运动的情景,可“看到”蛋白质定向地通过神经元以及大脑重建的...
查看详情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响应温度变化时钟基因的分子齿轮。 在我们的身体中许多的过程在白天以一种有规律的模式波动。这些昼夜节律(或每天)变化可能是由存在于我们细胞中的局部振荡器或定位在脑部...
查看详情
来自美国威斯达研究所和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研究人员联手发布了第一个艾伯斯坦-巴尔病毒(EBV)的注释图谱,生成了对潜伏感染过程中病毒基因组与人类宿主互作最广泛的研究。EB病毒被认为导致了1%的...
查看详情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最为流行的香料姜黄不只是充满气味,而且它还有望抵抗破坏性的病毒。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论文第一作者、乔治梅森大学国家生物防御与传染病中心研究助理...
查看详情
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负责能源供给的细胞器线粒体如果长度发生异常,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而最适线粒体长度是避免阿尔茨海默症等tau蛋白相关疾病所必须的。文章发表在八月二十三日的Neuron杂...
查看详情
关于癌症和微生物,近期Science杂志刚刚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一种肠道微生物也许能帮助病原体入侵肠道,损害宿主细胞从而提高结肠癌的风险。然而时隔不久,来自德国和新加坡的一个研究组又提出模拟多头绒泡菌(P...
查看详情
大部分实验性癌症药物未能进入市场化的原因在于,这些药物在早期临床实验中无法帮助到足够多的实验人群。但是即使药物实验“失败”了,研究人员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部分患者肿瘤显著缩小了。因为并不清楚为何有些...
查看详情
一项新研究发现,缺乏促炎症蛋白TREM-1的小鼠系在接触致癌物后并不会发展成肝癌,文章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Georgia健康大学癌症中心的免疫学家Anatolij Horuzsko...
查看详情
来自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获得了关于组蛋白修饰作用相反的证据。在一项果蝇胚胎研究中,他们发现亲代的甲基化组蛋白并没有转移给子代DNA。相反,在DNA复制后,由新合成的未修饰组蛋白组装成了新的...
查看详情
来自解码基因公司,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分析,发现大龄男性所育子女出现基因突变的概率更高,患与基因相关的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及其它疾病的风险也更大。这指出如果确实父亲年龄会导致...
查看详情
加州大学Irvine分校UCI的微生物学家发现了小RNA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机制,由此开辟了小RNA病毒通用治疗药物的研发新途径,能够用于治疗脑膜炎、脑炎、肝炎和普通感冒。研究人员发现小RNA病毒会劫持人类细...
查看详情
新鲜出炉的Nature杂志(8月24日)公布了一项由解码基因公司(deCODE Genetics)领衔完成的最新研究:Rate of de novo muta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age to disease risk,这是本期Na...
查看详情
由感冒或过敏引起的流鼻涕和湿咳让人觉得不好受。人类通常依靠粘液将包括有毒物和传染原在内的异物排除体外。 现在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Brian Button和同事们开展的一项研究帮助解释了了人类气道是...
查看详情
8月22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疫苗研究实验室首次向公众揭开了面纱,20余名参观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 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办公楼的二、三层。参观者需要穿着鞋套,才能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