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行业新闻

PNAS:癌症化疗出现多重耐药性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11-08 08:46:45

西班牙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所(IDIBELL) 的研究人员找到了癌症化疗中出现多重耐药性的一个原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癌症这个世纪...

查看详情

科学家开发更安全的基因疗法

发布时间:2016-11-08 08:46:29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包括转基因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

查看详情

何川教授新发Nature综述:mRNA修饰介导的基因调控

发布时间:2016-11-08 08:46:15

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流向蛋白。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并由此决定细胞的状态,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近年来人们发现,mRNA和...

查看详情

第二军医大Nature子刊发表lncRNA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6-11-08 08:45:59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二百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来自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虽然lncRNA没有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依然具有特异性,这说明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查看详情

Cell:微生物组的确影响免疫

发布时间:2016-11-07 09:32:41

麻省总医院MGH、Broad研究所与荷兰的两家医学研究中心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三项研究揭示了基因、微生物组和环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

查看详情

张素春教授Cell Stem Cell:多能干细胞分化特化神经细胞

发布时间:2016-11-07 09:32:22

人类多能干细胞 (hPSCs)是目前生物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其原因在于hPSCs可通过改善机体再生能力,为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途径。此外,hPSCs系统也适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 通过hPSCs构建...

查看详情

Science:解析植物缺水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7 09:32:07

我们都知道,当植物缺水时,它们的叶子会枯萎,它们开始看起来干干的。但是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什么呢? 最近,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上实现了重大飞跃,这对于帮助农作物适应干旱及其...

查看详情

Science重要成果揭示遗传学基本规则

发布时间:2016-11-07 09:31:42

人们往往将突变视为引发疾病的基因错误。其实并非所有突变都有害,有些突变甚至能抵消或抑制致病突变的危害。不过,科学家们对这种基因抑制(genetic suppression)机制还知之甚少。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对...

查看详情

Science特刊:疼痛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8:35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这也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 11月3日Science杂志围...

查看详情

Nature子刊:DNA碱基编辑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8:16

10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常兴研究组题为“Targeted AID -mediated mutagenesis (TAM) enablesef...

查看详情

PNAS:衰老过程的罪魁祸首——转座子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7:54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遗传因素对衰老的贡献,但是成果甚少。 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非编码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所起的重要生物作用。一种特别“狡猾”的非编码元件——高度重复的转座子...

查看详情

Nature:糖尿病的炎症起因得以确定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7:37

炎症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中风、肾脏问题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慢性炎症的一个可能触发因子。这项研究结果于11月2日发表在《Nature》...

查看详情

北大魏文胜课题组:提高基因敲除效率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7:20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让科学家们能够在各种哺乳动物细胞系中实现基因敲除。然而,用一种典型的方法,以一种及时的方式,完全破坏一个靶基因,在技术上是具有挑战性的。为了提高产生可靠基因组修饰的效率,北京大学...

查看详情

Science突破性研究:吸烟如何致癌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7:00

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揭示了与吸烟有关的突变标签。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吸烟会使直接和间接接触烟草烟雾的组织发生体细胞突变,由此提高多种癌症的风险。 过去有研究显示,吸烟会提高17种...

查看详情

Cell子刊:糖尿病与有毒的脂肪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9:47

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毒性脂肪代谢物(神经酰胺)的累积会阻碍脂肪组织的正常功能,使人更容易患上二型糖尿病。这项研究于十一月三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如果我们吃得太多,体内就会...

查看详情

中山大学教授发表封面文章:癌转移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9:28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耶鲁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Drive Spheroid Formation During Early Transcoelomic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的文章,证实了肿...

查看详情

武汉大学80后教授发表免疫新成果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9:12

STING(也称为MITA)介导天然抗病毒信号转导,泛素化对于STING的功能非常关键。目前人们对STING的去泛素化过程还知之甚少。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获得了突破。他们在十一月一日在Cell Rese...

查看详情

计算小RNA分子的单细胞测序新法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8:57

最近,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单细胞程序,测量了单个胚胎干细胞中短的非编码RNA序列的绝对数量。这种新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基因是如何被调节、不同的细胞类型如何发展”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

查看详情

基因编辑的蘑菇,为什么不吃?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8:42

无论在中餐还是西餐中,白蘑菇都是一道重要的食材。不过,白蘑菇最好是现买现做,若是在冰箱中放上两天,它就会变成褐色,并且黏糊糊的。如今,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工具来延迟它的褐变。这就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查看详情

Nature:单细胞分析力撑癌症干细胞理论

发布时间:2016-11-03 08:58:24

麻省总医院MGH、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脑瘤进行基因组分析,首次在人类脑瘤样本中鉴定到了癌症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十一月二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

查看详情

Cell子刊:“垃圾”DNA的阴暗面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1:18

在基因之间的DNA片段,散布着重复序列,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垃圾”,但现在科学家们了解到,一些这样的垃圾DNA并不是无害的。 在《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那大学(UNC)Lineberger综...

查看详情

Cell:DNA修复必不可少的酶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1:03

最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DNA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打开大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7日的《Cell》杂志。 本研究资深作者、ANU副教授...

查看详情

Nature Methods发布CRISPR新技术:CRISPR-X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0:46

斯坦福大学遗传学系,药理学系的几位学者合作,开发出了一种为原位蛋白质工程重利用体细胞超突变的新技术—— CRISPR-X ,这将能帮助科学家们创建复杂的原始遗传突变文库,分析完善蛋白质工程。 这一研究成...

查看详情

卢煜明教授PNAS发布第二代无创胎儿基因组分析结果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0:31

今年9月,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卢煜明(Dennis Ming Yuk Lo)教授因发现可以从母亲血液中提取到胎儿DNA,而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生命科学大奖奖金。 ...

查看详情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发布时间:2016-11-02 09:20:15

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