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析肝癌的病因机制
日期:2014-07-10 08:58:58
发表在7月《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肝细胞中的两种遗传突变有可能驱动了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中的肿瘤形成。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胆管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第二常见的肝癌形式。其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预后很差。
由西奈山Icahn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两种突变蛋白IDH1和IDH2的存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尽管以往的一些研究发现IDH突变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最常见的遗传变异之一,但对于它们促成癌症形成的机制却并不清楚。
肝内胆管细胞癌侵袭了胆管。胆管是肝脏里输送胆汁的管状结构,食物消化需要胆汁。对于这一疾病的许多方面仍然未知,当前缺乏一线护理标准,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论文的作者、西奈山Icahn医学院医学部肝癌项目主任Josep Maria Llovet博士说:“肝内胆管细胞癌抵抗诸如化疗和放疗等标准治疗。了解这一疾病的分子机制是找到起作用的治疗方法的关键。”
Llovet博士和同事们证实,在遗传工程小鼠的成体肝脏中表达突变IDH可损害肝脏响应损伤过程中肝细胞的发育及肝脏再生,导致细胞数量增加形成肿瘤。此外,他们还发现突变IDH与癌症形成另一个关键基因:激活的KRAS协同作用,引起了癌前病变及发展为转移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关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成的一些新见解,并为罹患这种致命疾病的患者指出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Llovet博士说。
通过精确地描绘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一条新信号通路,该研究为鉴别出这一疾病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当前,已有一些针对特异性IDH1/2突变的1期临床实验正在开展。人们希望这些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能够帮助医生为他们的患者做出挽救生命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