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新进展
日期:2013-05-02 09:48:51
β-淀粉样蛋白在脑部累积并形成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标志。正常情况下,机体中的清理程序能够去除这种毒性蛋白。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调控蛋白CD33会阻碍这一过程,文章于四月二十五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Neuron杂志上。这项发现将帮助人们开发新疗法,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的疾病发展。
“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毒性蛋白斑块,是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中的关键风险因子。大脑中的支持细胞负责清理有毒物质,而过多的CD33会抑制这一程序,导致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的Rudolph Tanzi博士说。“如果能够开发出抑制脑部CD33活性的新药,就有望预防或治疗这种疾病。”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阿尔茨海默症。这项研究揭示了与该疾病有关的一个新机制,这一机制本应保护神经元免遭毒性蛋白和炎症的破坏。
Tanzi及其同事曾于2008年发表了一项研究,对许多受阿尔茨海默症影响的家庭,进行了大型的全基因组分析。他们发现了四个可能致病的主要因素,CD33基因突变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人们只知道,CD33基因所合成的蛋白涉及了免疫系统的调节,但并不了解该蛋白在大脑中的功能。为了明确CD33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大脑中的支持细胞,研究人员对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死后的大脑进行检测,发现CD33在小胶质细胞中过表达。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33蛋白越多,患者脑部积累的β-淀粉样蛋白和斑块也就越多。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对疾病有一定抵抗力的人脑中,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33要少得多,相应的β-淀粉样蛋白也更少。
研究人员先后构建了缺乏CD33和CD33表达水平低的基因工程小鼠,发现这些小鼠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斑块显著减少。研究显示,这些小鼠脑部的小胶质细胞能够更有效的清理毒性蛋白,而且这种能力与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33水平有关。研究人员还指出,CD33能与小胶质细胞中的另一个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基因合作,在大脑中调节炎症。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希望阻断小胶质细胞中的CD33活性,从而协助大脑清除β-淀粉样蛋白。
上一篇: Nature子刊:描绘癌细胞的能源泵
下一篇: 《Cell》报道肝纤维化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