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Science特刊:论炎症之“阴阳”

日期:2013-01-15 09:09:10

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早在2000多年以前,Celsus就描述过这些尽人皆知的炎症特征。那些伤口曾受过感染或是扭伤过脚踝的人也应对此感到非常熟悉。幸运的是,急性炎症尽管不便,其症状会迅速消散。此外,它们也是令人安心的——这代表着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免疫系统清除感染,引导受损组织修复,随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不幸的是,这一在感染过程中如此有益的事情,却是几种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如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在这些疾病中,饱和脂肪酸类、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apolipoprotein Bcontaining lipoproteins)、蛋白聚集体形成分别触发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由此,免疫系统超速运转。由于触发这些炎症的刺激物无法轻易清除,其持续存在并大大促进了疾病发生。

 

最新一期(111日)《科学》(Science)杂志特刊(special section),突出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中起有害作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起有益作用。

 

在第一篇Science综述文章中,Aguzzi等将焦点放在了脑内小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症、阮病毒病和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上。尽管小胶质细胞可使疾病恶化,它们也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调控者,因此也在大脑中起保护作用。

 

在第二篇Science综述文章中,SwirskiNahrendorf探讨了白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中所起的有害和保护作用。举例说来,尽管白细胞对于心脏病发作后的组织修复极其重要,它们的动员却会加重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再次发生梗死。

 

在第三篇Science综述文章中,TabasGlass利用风湿性关节炎作为模型,讨论了如何开发针对心血管疾病中炎症的治疗。

 

在第四篇Science综述文章中,OdegaardChawla讨论了肥胖相关的炎症促使代谢性疾病发病的机制,同时也指出了免疫系统在维持胰岛素敏感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Warner等和auf dem Keller等分别研究了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相关的一种受体的调控子,以及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皮肤炎症中所起的作用。Steinman从一个角度探讨了促炎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ilkeStrasser从另一个角度聚焦了体内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调控。

 

这些文章表明,免疫系统在慢性疾病中起复杂的作用,表明这一领域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及开发相关的研究工具,阐明潜在的治疗策略。通过谨慎地操纵免疫系统,向兵工厂中不断补充迫切需要的治疗工具,将有望对抗这些难于治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