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现肥胖遗传基础
日期:2010-10-12 16:00:18
论文的资深作者、波士顿儿童医院及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Joel Hirschhorn博士说道:“不同的人对肥胖症有着不同的易感性。有一些人从不严格控制饮食,也不怎么进行运动就是不会发胖;而另一些人却不断地与自身体重作斗争防止其失控。这种现象有一些可归因于遗传差异,我们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不同的人对肥胖症有不同遗传易感性的原因。研究人员鉴定出来的一些新基因,以前从未怀疑与肥胖症相关。新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肥胖症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对肥胖症进行分类和治疗。”
肥胖症研究对一个重要的遗传性状——体重指数(BMI)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搜集了46个研究12.4万人的数据,鉴定出32个与体重指数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有18个是新基因位点。其中一个编码受体蛋白的基因新变异体被证实对肠信号产生反应,可影响胰岛素水平和新陈代谢。另一个变异则接近编码食欲蛋白的基因。
“我们兴奋地发现与BMI相关的变异体大部分都存在于或靠近我们新鉴定的基因位点,而这些基因位点以前从未被证实与肥胖症有联系。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与肥胖症相关的生物性基础是多样、多变以及不具特征性的,”肥胖症研究的第一作者、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及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 Elizabeth K. Speliotes博士说。
虽然每个变异体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但研究发现携带超过38个BMI变异体的个体比携带少于22个变异体的个体平均体重要重15-20磅。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即便将这些变异综合到一起也仅能解释一部分体重差异,这是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体重产生影响。
第二项研究检测了脂肪在机体内分布的遗传相关性。研究显示脂肪储存在腹部可提高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患病风险。而脂肪储存在臀部和大腿则可保护机体免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研究人员对来自32个研究的7.7万参与者进行了脂肪分布检测,分析了腰臀比例这一遗传性状。将分析鉴别的区域在另外29个研究11.35万个体中再度进行验证。证实有14个基因位点与腰臀比例相关,其中包括13个新位点。
研究人员发现其中有7个遗传变异体对女性的影响多于男性,表明脂肪的正常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作者指出虽然这些鉴定的基因位点仅能解释1%的腰臀比例差异,但这些发现指明了脂肪存储调控特异的生物学机制。新位点的基因被证实参与调控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胰岛素和胰岛素耐,。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脂肪储存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与代谢性疾病而非糖尿病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我们希望找到影响脂肪分布的基因和男女差异的机制,从而深入地了解关键的生物学过程,”脂肪分布研究的资深研究员、牛津大学维康基金会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Cecilia Lindgren博士说。
肥胖症研究的科研人员主要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密西根州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北卡罗来纳大学、基因解码公司(deCODE Genetics)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脂肪分布研究的科研人员则主要来自雷根斯堡大学医学中心、波斯顿大学、弗拉明翰心脏研究、维康基金会、英国桑格研究所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得到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在内的大量机构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 科学家发现细胞骨架有序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