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化学家设计出荧光标记蛋白的新方法
日期:2010-06-03 10:43:33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也在尝试寻找一种更佳的方法来标记蛋白。如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化学系的助理教授Alice Ting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传统荧光蛋白的缺陷,他们给蛋白标上更小的探针。此探针允许蛋白执行正常的功能,为科学家提供机会去了解以前未曾见过的活性。此项新技术名为PRIME(酶介导的探针掺入),发表在本周的《PNAS》上。
自1962年从水母中分离出来,GFP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科学家将GFP与目的基因融合,追踪了过去看不见的蛋白,了解了细胞分裂和代谢等过程。然而,238个氨基酸的GFP却干扰了一些蛋白的功能,比如肌动蛋白actin。此蛋白参与了细胞分裂、运动及通讯。然而研究人员发现,与GFP的融合对肌动蛋白的功能和运输有着不利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Ting及她的学生使用了一种比GFP小得多的蓝色荧光探针。与GFP不同的是,新探针一开始并不与目的蛋白相连。它是在后来通过一种全新的酶而附在蛋白上。
这种全新的酶被称为荧光基团连接酶。研究人员在导入目的基因的同时也将编码这种酶的基因导入细胞。他们还在目的基因上加上了一个短的标签(13个氨基酸),此标签让连接酶识别蛋白。当7-香豆素这种蓝色荧光探针进入细胞后,连接酶将它与目的蛋白上的短标签相连。
使用这种方法后,标有荧光探针的肌动蛋白能在细胞中自由游走,并穿过细胞核。
研究人员还展示了此方法能应用与细胞内特定区域的蛋白,比如细胞核、细胞膜或细胞溶质。在连接酶上加入一段信号肽,指导它到达特定区域。之后,酶将荧光探针与此区域的蛋白相连。
MIT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研究这种酶是否能够作用于其它类型的探针。Ting正在申请此项技术的专利,并计划将其商业化,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上一篇: 科学家解读水稻高产基因
下一篇: 孙书存研究组最新文章解析花色多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