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调节HIV传染性的神奇蛋白
日期:2015-11-27 08:56:30
全球有将近37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当病毒破坏了这么多的免疫细胞时,身体就不能抵抗感染,从而就会发展出艾滋病。该疾病在去年夺走了100多万人的生命。
在过去的三年半中,美国特拉华大学带领来自六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一直致力于揭开关于“一个蛋白质——调节HIV劫持细胞并开始复制的能力”的新信息。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为开发潜在的策略挫败这种病毒,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该研究小组包括来自特拉华大学、兹堡大学医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和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他们用高科技的工具和技术相结合,包括魔角旋转核磁共振(NMR)光谱和分子计算机模拟,来研究HIV病毒与宿主细胞蛋白Cyclophilin A(CyPA)之间的相互作用,直到延伸至单个原子的运动。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特拉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Tatyana Polenova指出:“简而言之,我们发现,HIV的传染性是由这些蛋白质的运动所调节的。这是一种巧妙的调节策略,不会引起病毒的主要结构发生变化。”
艾滋病病毒比红细胞小六十倍,包含一个锥形壳(或衣壳),由蛋白质组成,围绕着两股RNA和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与任何病毒一样,HIV一旦侵入宿主生物体,就只能产生它自身的拷贝。然后,它将开始引导某些宿主细胞开始产生病毒。
但是,HIV如何入侵一个细胞呢?在人体中,蛋白质CypA通过与HIV衣壳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病毒感染,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HIV衣壳蛋白的一部分,称为CypA环,负责病毒与人类宿主细胞中的CypA结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病毒通常会成为传染性的。
然而,CyPA环仅仅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就可以导致病毒与其正常的表现相反,从而当CypA存在时使病毒成为非感染性的,当没有CyPA存在时则成为传染性的。Polenova说,这种变化被称为“逃避突变”,因为他们让病毒“逃离”了对CyPA的依赖。
为了探究这种逃避机制,研究小组检测了HIV病毒衣壳蛋白与CyPA络合的不同变体的组装。使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他们逐个原子地记录了在这些组件的装配,在从纳秒到毫秒、从十亿分之一秒到千分之一秒的范围的时间尺度上。
研究小组发现,由于突变在结合区域中自然发生的运动减少,使得病毒摆脱了CypA依赖性。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实验对这些运动进行了直接探测,记录了原子核之间磁相互作用的变化。计算机模拟使研究团队能够可视化这些运动。
衣壳蛋白的某些部分根本就不移动,或者只移动一点,而其他部分进行了大幅度运动,分布在一个很宽的时间尺度范围内,最有活力的区域是CyPA环。Polenova说,相当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广泛的运动存在于组装的衣壳中,而且这些动态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模拟被检测到。
Polenova说:“这是首次在一项动力学研究中,实现了实验和计算之间的定量一致,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这是通过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获得的。我们希望,这项工作可以指导开发新的治疗干预,如小分子——将作为与HIV衣壳的耦合子,并抑制这些动态。”
Polenova说,不同的研究团队,有着HIV病毒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是这项研究成功的关键,还得益于国家高磁场实验室的高磁场核磁共振设备。该团队是通过NIH资助的匹兹堡HIV蛋白相互作用中心而被组织起来的。在Angela Gronenborn教授的带领下,该中心汇集了高素质的科学家和设施,来阐明HIV蛋白与宿主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和使用的科学仪器,是由国家卫生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是在国家高磁场实验室进行的,同时这项研究也得到了佛罗里达州的共同支持。Polenova和她的研究团队,在同一期的《PNAS》还发表了另一篇文章,第一次在原子分辨率上,报道了一个蛋白与聚合微管蛋白结合的结构。
上一篇: 糖尿病免疫疗法1期临床试验成功
下一篇: 捕捉转录因子的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