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型的可再填充给药系统
日期:2014-09-02 08:52:38
当前,癌症、伤口愈合、炎症和其他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人造血管和支架的药物再填充程序,往往都依赖于所谓的药物输送贮存库(drug delivery depots),它们通过药物注射和手术植入,接近被治疗的部位。然而,今天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输送贮存库是一次性使用的,一旦用完就不能再填充。此外,一旦所有药物被释放完,有时候需要额外的微创手术去除它们,从而使患者处于额外的风险当中。
针对这些缺陷,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局部给药,可允许药物贮存库的微创性再填充,在数周或数月的过程中重复药物剂量。再填充局部给药,也避免了手术切除的必要性。最近,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Wyss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DNA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方法,利用核酸序列互补性,进行水凝胶瘤内药物贮存库的血液药物再填充。更具体地说,将寡脱氧核苷酸共轭藻酸盐药物有效负载,用于给药水凝胶(含有互补序列)的药物再填充,并用于肿瘤治疗。(一个寡脱氧核苷酸ODN,是一段很短的核苷酸序列,含有脱氧核糖;藻酸盐是广泛分布于褐藻细胞壁的一种阴离子多糖。)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他们的概念验证性研究表明,其他药物输送装置的再填充,可潜在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当中。
Yevgeny Brudno博士、David J. Mooney教授等,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在开发过程中,科学家面临三大挑战:设计一种系统,利用核酸的互补性,再填充血液中的药物传递贮存库;修改一种注射输送装置,将替换物注入血液;将藻酸盐用于局部药物控释和血液为基础的靶定。Brudno称:“将DNA纳米技术用于药物再填充所面临的挑战是,制定可特定结合且在体内稳定的藻酸盐-DNA轭合物,以便药物输送装置使用。我们的药物-藻酸盐-DNA配方必须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体内稳定性,以及特异性识别、结合驻留在病变部位的装置的能力。”
药代动力学——一种药物的连续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布、代谢和排泄,涉及受体结合、受体后效应和化学相互作用,因此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开始、持续时间和强度。“我们最终选定的用以解决这些挑战的配方,是通过利用化学稳定的DNA与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的藻酸盐共轭结合。”
局部药物输送装置不能再填充,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激励着当下的许多调查研究。他指出:“这项工作的主要观点是,这些设备可以作为血液为基础的纳米粒子的一种‘导航信标’。这项工作的一个主要创新是,使用核酸识别,从而允许载药纳米粒子替换物和植入装置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本文的主要结果表明,与仅依靠增强渗透和驻留的策略相比,这种新方法能够更大程度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药物有效负载注入到患者的血液渗出液——即,被迫离开——到达靶组织并与装置结合;再填充有效负载的选择性保留,可降低EPR(增强渗透和保留)效应为基础的疗法的脱靶毒性。(EPR效应是一种性能,一定尺寸的脂质体、纳米粒子、大分子药物和其他分子通过这种性能,更多地积聚在肿瘤组织。)
Brudno解释说:“目前,有两种最常用癌症给药技术正在开发中,一种是局部药物输送装置,植入或接近目标位点,直接在病变部位释放药物;一种是携带药物的纳米粒子,通过EPR效应在肿瘤部位被动地积聚。我们将我们的系统与这两种技术,以及血液注射药物的临床标准,进行了比较,发现我们的系统表现得更优于这些现有的技术。”
这就是说,虽然我们知道,载药纳米颗粒能够特异性地通过EPR效应在肿瘤部位聚集,但是这种积累是短暂的。Brudno补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显著提高纳米粒子花费在肿瘤部位的时间。增加的驻留时间,可让纳米粒子释放更多的药物,而且,药物释放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这可以转化为改进癌症治疗。”
本文指出,单个器官影像显示,积聚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部位。由于在肾脏积累可能是由于氧化材料随时间的退化,这会释放更小的藻酸盐颗粒,能够被肾脏过滤,Brudno解决了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或功能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时所存在的问题。他说:“基于局部给药或纳米颗粒给药的药物输送系统,目的是克服当前癌症疗法相关的许多毒性。我们的技术,将局部给药和纳米给药结合起来,在动物模型中已被证明显著优于任一种治疗方法,其降低的毒性将有利于具有各种问题的患者,包括肾病和免疫系统受损问题。”
下一步,研究人员正在将可重填充的药物输送装置原理,用于各种疾病模型。Brudno解释说:“我们正在积极寻找伤口愈合情况中的再填充药物输送装置,同时调查再填充药物洗脱血管支架、人造血管和导管的表面。”因为再填充系统是基于核酸识别,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将多种药物特异性输送到患者的多个不同部位——用现有技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科学家们称,他们以DNA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方法,除了被用于癌症及其他疾病治疗的新药物输送范式之外,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专门监测身体的活动,以预防疾病或者可能更早地诊断疾病。Brudno总结说:“再填充药物输送装置,可以转换为监测装置,定期地再填充其活动所必需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