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Nature子刊揭示促癌蛋白的“双控”分子

日期:2013-04-23 09:14:03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与促癌细胞信号密切相关的蛋白,也将该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元件维持在了受限制的非活性状态。这一研究发现报道在本周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论文的资深作者、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部教授John Ladbury博士说,当细胞受到刺激时,Shc蛋白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激活信号,促使细胞增殖。然而新研究结果意外地表明,在细胞不太活跃之时,Shc充当了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抑制了Erk

 

Ladbury说:“Shc是一个检查点,当细胞未受到生长因子刺激之时,它与Erk结合防止细胞生长失控。否则,这一总是存在于细胞之中的低水平的背景信号将失去控制。”

 

在细胞处于空闲(idle)状态之时抑制Erk

 

在包括卵巢癌、前列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癌症类型中,Erk存在过表达,因此控制它的活性非常重要。

 

在没有生长因子外部刺激之时,细胞维持低水平的活性细胞信号,Ladbury将之比喻为汽车空转,时刻准备开出去。在这些情况下,控制机制适当地阻止了细胞运转。Shc是其中的一个控制因子。

 

Ladbury 说:“我们看细胞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而实际上它处于一种预备状态。我想说,这有可能更像一个细胞在组织中的行为。当我们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信号之时,它通常无法获得少量的细胞因子。但在细胞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基础背景活动。”这些研究结果指出了许多的治疗可能性,包括测量Shc浓度水平将其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以及找到阻断生长因子向Shc传送信号的小分子药物,使它一直结合Erk

 

生长因子为Erk提供双重刺激

 

当适当的生长因子受体受到刺激之时,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被激活。在信号失控之时,它迅速进入到细胞核中,开启多种基因,发挥作用促使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癌症转移。

 

当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生长因子结合之时,它们通常通过Shc发送一种信号,引发一连串反应导致Erk激活,Ladbury和同事们观测了Sh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的联系。

 

研究小组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发现:

 

•在未受刺激的情况下,Shc与细胞质中的Erk结合,结合位点为两种蛋白上的独特位点。

 

EGFR刺激可减少这种连接,但不是在Shc-Erk位点上与Shc竞争。

 

相反,受到来自细胞外的刺激,EGFR在特异位点上为自身添加磷酸基团。其中一个位点形成了Shc的结合位点,改变了Shc蛋白质的形状,使其无法结合Erk

 

Shc过表达降低了激活Erk的数量,因为Shc消耗了自由的Erk的分子。

 

•用短发夹RNA减少Shc表达,导致激活的Erk水平增高

 

•即便在细胞未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当与Shc分离时,Erk进入到细胞核中,激活了基因。因此没有Shc的控制,Erk可在细胞中恣意放肆,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

 

确定Shc-Erk联系

 

Ladbury和同事们随后在秀丽隐杆线虫中测试了他们的结果。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常用于生物研究的线虫模型。人类和线虫之间的ShcErk非常的相似。

 

实验表明,在线虫中,Shc通过隔绝ErkRas-Raf-Mek MAPK信号通路,阻断了Erk功能。没有Shc-Erk联系,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可导致过度的Erk活化。

 

Ladbury 说,EGFR的刺激不仅通过ShcMAPK信号通路,启动了Erk的正常活性,也通过打破Shc的束缚,释放Erk,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