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iPad或引发抑郁症
日期:2012-11-15 08:37:24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却令夜晚变成了白天,从而使得我们能在夜晚工作,甚至在Facebook里徘徊至天明。
然而近期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这种典型的二十一世纪的生活状态也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人们经常性的开夜班,患上抑郁症和学习障碍的几率就会增加,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缺乏睡眠,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夜晚曝露在灯光,计算机和iPad所产生的明亮光线中导致的。
文章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教授Samer Hattar表示,“从原理上来说,我们的这项研究揭示出了一种光线慢性照射——甚至是家里或者工作场所(对于夜班工作人员来说)中那种小灯发出的光线,如果积累到一定的水平,就会造成体内激素压力,导致抑郁症,降低认知功能。”
这项研究公布在11月14日的Nature杂志在线版上,研究人员通过小鼠研究,证明了眼睛中的一些特殊细胞,被称之为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会受到明亮光线的激活,影响大脑的情绪,记忆和学习的中枢区域。
但是这个研究是在小鼠上进行的,那么为什么可以延伸到人类身上呢?对此Hattar教授解释道。
“小鼠与人类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眼睛里同样具有ipRGCs细胞,同样影响着大脑。而且这项研究中,我们参考了之前的人类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光线确实可以影响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而这在小鼠中也是发生在同一途径中。”
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冬天昼短夜长会引起一些人患上一种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的疾病,而这些病人中有些能通过“光疗法”得到治疗。
Hattar研究组首先假设了小鼠能作出相同的反应,通过将实验室小鼠曝露在一种循环——3.5小时光照,然后3.5小时黑暗,分析这一理论。之前的研究采用这种循环分析法,发现了这并不干扰小鼠的睡眠周期,但是Hattar研究组却注意到这确实会引起这些动物产生类似抑郁症的行为。
“当然,你不能问小鼠它们的感受,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些类似抑郁症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出现,比如对糖或者寻求乐趣表现出兴趣缺缺,而且这些研究中小鼠也比之前我们进行的实验中小鼠运动得少多了”,他说,“这些小鼠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习和记忆任务,也对于新鲜事物不感兴趣。”
上一篇: 《柳叶刀》:癌症、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
下一篇: Nature重大成果:猪基因组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