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Cancer Cell:恢复抑癌基因 杀死癌细胞

日期:2012-05-17 07:57:18

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多年的岁月,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三重转变,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来自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院,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llele-Specific p53 Mutant Reactivation”的文章,找到了一种能恢复著名抑癌基因:p53的作用,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目的的新方法,这一相关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新泽西癌症研究院的Darren R. Carpizo博士,对于这一成果,他表示,“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通过药物恢复突变p53的功能,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癌症治疗策略”,“但是事实证明,要找到恢复这种抑癌基因缺陷型遗失的功能,并不容易。”

 

P53是著名的肿瘤抑制基因,几乎每个人都能对p53与肿瘤的关系说出个一二三四。p53简直就是生物学领域里的“大腕”。这种作用因子在DNA损伤的细胞响应、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近一半的癌症中,出现p53基因的功能缺失性突变,导致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和耐药性产生。因此科学家们提出,如果能够找到恢复人类肿瘤中p53功能的药物,有望治疗癌症。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美国癌症研究院抗癌药物筛选数据,找到了两种缩氨基硫脲(thiosemicarbazone)家族化合物,能明显提高突变p53细胞,尤其是p53R175 抑制活性。p53R175 p53一种热点突变,其它还有G245R2486突变,这些突变在癌症中高频率出现,与癌症进程密切相关,因此也是癌症研究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种化合物:NSC319726能修复突变p53R175结构和功能。具体来说这种化合物能通过广泛细胞凋亡,杀死p53R175H 敲除小鼠,以175等位基因特异性突变p53依赖模式,抑制异种移植肿瘤生长。

 

而且研究还证明,这种活性还依赖于NSC319726的锌离子螯合特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这些数据都表明NSC319726可以作为p53R175H 重新激活剂,用于p53靶向药物研发。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筛选方法,这种方法考虑到了癌细胞的不同遗传背景,采用了概况实际人类癌症中出现情况的模型,从而能筛选针对突变p53的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p53细胞的药物。也就是说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的NSC319726能恢复突变体的作用,并且对正常p53细胞不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支持靶向癌症治疗的观点,靶向癌症治疗作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已被证实能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头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治疗作用。

 

“抗癌药物研发正朝着‘个性化医疗’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方向种,研发药物基于个体患者肿瘤中失序的分子途径”,“我们的这项研究支持这一治疗发展趋势,即未来癌症药物将取决于对病患肿瘤基因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