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reviews:抗体介导肿瘤细胞杀伤机制
日期:2012-04-11 08:55:19
近年来利用单克隆抗体(mAbs)治疗癌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抗体药物偶联抗癌药成为了淋巴瘤和实体瘤强有力的新治疗选择,免疫调节抗体近来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开发治疗抗体要深入了解癌血清学,蛋白质工程技术、作用及耐药机制,以及免疫系统与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在最新一期(4月刊)的《自然综述癌症》(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上发布了一篇题为“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的综述文章,概述了开发癌症患者抗体治疗的基本策略,从临床前研究延展至人类试验。
上接:Nature reviews:癌症抗体疗法
肿瘤细胞杀伤的机制
通过抗体导致肿瘤细胞杀伤的机制如图1所概述。这种细胞杀伤可概括为如下几种机制所致:抗体的直接作用(通过受体阻断或激动剂活性,诱导凋亡,或呈递药物或细胞毒性剂),免疫介导的细胞杀伤机制(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T细胞功能调控);抗体对肿瘤血管和基质的特异性效应)。抗体Fc的功能对于通过CDC和ADCC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尤其重要。所有这些方法都已被成功地应用到临床中。终止肿瘤细胞信号(例如,借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主要通过ADCC诱导效应器功能(例如,通过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免疫调节T细胞功能(例如,通过伊匹单抗ipilimumab),这些是最成功的策略,利用这些机制发挥作用的抗体均获得了批准(下文讨论)。
a.通过受体激动剂活性引导直接肿瘤细胞杀伤,例如一种抗体结合到一个肿瘤细胞表面受体上激活它,导致凋亡(以线粒体为代表)。也可以通过受体拮抗剂活性介导,例如一种抗体结合到一个细胞表面受体上阻断二聚化,激酶激活和下游信号,导致增殖抑制和凋亡。抗体结合到酶上可以导致中和、信号阻断和细胞死亡,偶联抗体可用于将负载(例如药物、毒素、小分子干扰RNA或放射性同位素)传递给肿瘤细胞。
b.免疫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可通过诱导吞噬作用;补体激活;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遗传修饰的T细胞通过单链可变片段(scFv)靶向肿瘤;通过抗体介导抗原交叉递呈给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抑制T细胞抑制性受体例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来完成。
c..通过血管受体拮抗或配体捕获诱导血管和基质细胞消融;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向基质细胞传递毒素;向脉管系统传递毒素。MAC,膜攻击复合物;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NK,自然杀伤细胞。
尽管在临床取得成功的大多数抗体都是完整的免疫球蛋白G(IgG)分子,抗体构建及传递偶联细胞毒性药物仍采用了多种途径。
上一篇: 《自然》:脑癌形成研究获新发现
下一篇: PNAS:不同生物统一DNA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