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公布艾滋病疫苗重大成果:具有奇效的疫苗
日期:2012-01-09 08:52:48
研制有效的疫苗,是人类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年来,在艾滋病疫苗研制方面却屡屡受挫,今年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Vaccine protection against acquisition of neutralization-resistant SIV challenges in rhesus monkey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猿猴免疫缺损病毒(SIV)疫苗,这是首次研制出可以防止猴子感染SIV的疫苗,而不是单纯抑制受感染猴子体内的病毒,这无疑是艾滋病防治研究领域的一大喜讯。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份的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Dan H. Barouch教授,Barouch教授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曾指出艾滋病疫苗之所以难以研制,是由于这些疫苗无法激发足够的免疫能力对抗艾滋病病毒。
目前全球有三千三百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美国占据约4%,我国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9月底)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可以获得抗病毒治疗,但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尽快研发有效的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迫切需要。
由于HIV对猴子不会引发疾病,因此科学家们利用SIV作为对人体试验之前最好的评价疫苗的模型,SIV疫苗之前曾有过成功案例,但是防护作用被证实很难转入到HIV。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共计研制了4款疫苗和一款安慰剂。研究结果表明与注射安慰剂疫苗的恒河猴相比,注射实验性疫苗的恒河猴感染SIV的风险低得多。根据一款最有效疫苗的实验结果,初次暴露在猿猴免疫缺损病毒下时,接种疫苗的恒河猴中,12%受感染;未接种疫苗的恒河猴中,75%受感染。6次暴露后,大多数恒河猴染上这种病毒。而且实验用病毒传染性比人体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艾滋病病毒传染性强大约100倍。换句话说,如果研发出类似的人体艾滋病疫苗,有望帮助人体在日常生活中抵挡多次病毒侵袭。
而且研究还证明反复接触病毒后,大部分注射疫苗的恒河猴最终感染猿类免疫缺陷病毒,即猿类艾滋病病毒,但血液中病毒数量相对低得多。
为了寻找其中的机理,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几十种猴免疫反应特征,动物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依附到围绕病毒的包膜蛋白上,这些是最不受感染的。不同的免疫系统对抗包膜,另一种称作Gag的SIV蛋白在动物中发现,它能够进行感染但保持病毒在低水平。这也就是说这项研究也找到了恒河猴免疫系统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关键部位。研究人员认为,这更精确地告诉科学家人类艾滋病疫苗应该激发什么样的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为开发人类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思路,这一成果也表明,研制人体艾滋病疫苗完全有可能获得成功。
上一篇: 同济大学JBC文章解析肠病“首恶”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