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细胞凋亡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日期:2011-12-21 08:53:36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23a on TNF-α-induced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caspase-dependent pathways”的文章,发现一种小分子RNA能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这将为治疗诸如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戴茹萍博士,其他研究人员包括徐军美教授等,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据报道,人体血管内壁犹如一道天然屏障,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一旦内壁上的内皮细胞死亡,这道屏障就有被破坏的危险,直接威胁机体平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败血症休克等顽症。如何防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已成为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点。
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是受基因调节的一种主动的、程序性的生理过程。科学家已经获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迄今发现的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因子,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针对这种诱导介质,目前已有一系列抑制凋亡的TNF-α单克隆抗体或溶解性受体问世。但由于诱导介质复杂,这种单一防治的办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研究者们一直寄希望于能找到一个对内皮细胞凋亡进行总体控制的全新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将小核酸新技术,用于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研究。他们从860多种已发现的小核酸中,经过大量比照测试和筛选,将目标锁定为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最明显的miRNA-23a。进一步的研究对其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成功干预,结果发现:当miRNA-23a的表达水平下调时,靶基因Caspase-7和STK4的表达水平提高了,从而导致更多的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这表明,上调miRNA-23a的表达水平是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有效途径。
这说明这种miRNA-23a的小核酸可以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控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据称这是国际上首次用小核酸专门针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系统性研究。miRNA-23a这一新靶点的发现,对治疗诸如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价值。不过miRNA-23a在体内很容易降解,下一步研究如能使其稳定下来,其价值将不可估量。
几年前,科学家们就证实了microRNA能参与细胞凋亡途径,比如德国的科学家曾发现果蝇的Hippo信号途径能调节bantam的microRNA(miRNA)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这些研究都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miRNAs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联。
下一篇: 科学家破译酒香酵母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