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日期:2011-12-07 12:23:17
近日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解析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系统促成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发现为解决当前临床药物耐受、开发出抑制肿瘤生成的有效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12月4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是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肿瘤生物学中心的曹义海(Yihai Cao)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93年于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医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并担任讲师,2002年任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肿瘤生物学中心副教授,2004年任教授。担任Nature Medicine、The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Blood等10余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或编委。多年来一直从事血管生成和抑制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
血管生成是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再生、创伤愈合等生理过程,还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和肿瘤生长与侵袭等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它是依赖于人体内新生血管的。因此,如何有效的截断肿瘤的血供、抑制新生血管,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及防止肿瘤扩散的研究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曹义海教授及研究团队在解析血管生成与癌症等疾病的关系的研究中证实生长因子PDGF-BB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DGF-BB是PDGF家族成员之一,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被视为是一种癌症的特征性标记,”曹义海教授说:“我们的临床前研究发现PDGF-BB并非是仅在局域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了几大器官的功能,引发了机体的全身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肿瘤模型证实PDGF-BB通过靶向间质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上的受体PDGFR-β刺激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转而促进髓外血细胞生成、推动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EPO具有多重功能。通过自分泌效应,EPO可刺激髓外血细胞生成,促使氧灌注增高,保护对抗肿瘤相关的缺血;通过旁分泌效应,EPO可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出芽和血管形成而促使肿瘤血管生成。此外,EPO还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促进其生长和转移,”曹义海教授说。
“基于新研究结果,我们推断在肿瘤耐受靶向PDGF配体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机制中EPO有可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联合用药靶向PDGF和EPO或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解决当前严重的耐药问题,”曹教授表示,在接下来的实验研究中他的研究小组将继续在小鼠模型中对此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借以探索将这些研究发现应用到人类临床实验中的潜力。
上一篇: 科学家发现诱发肿瘤的新蛋白质
下一篇: 同步三维成像让观察大脑无需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