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院士研究组最新文章公布蛋白质组新技术

日期:2011-08-24 08:29:44

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展了基于糖蛋白固载的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并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初步筛选中,发现了一系列在肝癌血清中异常表达的糖基化蛋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刊物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

这项研究由第二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研究组,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研究组合作完成,其中王红阳院士早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跨膜信号转导、肝癌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及应用、酪氨酸磷酸酶的网络调控研究等有重要建树。

蛋白质糖基化是目前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翻译后修饰之一,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的诊断标志物都是糖基化蛋白质。然而,由于糖基化位点存在微观不均一性,传统的基于糖肽的定量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生物样品中糖基化蛋白的表达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展了新型的基于非糖肽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高通量糖基化蛋白定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问题,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差异表达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发现了一系列在肝癌血清中异常表达的糖基化蛋白,采用传统的基于抗体的ELISA方法对其中的3个糖蛋白质进行大样本量(50-100个临床样品)的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所发展的方法对糖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这一方法的发展不仅为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而且也筛选出一系列可供临床验证的差异糖基化蛋白质。

除此之外,近期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还利用一种高精度蛋白质组学,识别出了与Jourbert综合症(Joubert syndrome, JS)等疾病相关的基因。这一发现增加了人们对JS这种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种基因的发现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大脑、视网膜和肾脏的发育,更好地了解正常和异常的大脑并最终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

注: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

目前,蛋白质组研究的实验技术流程一般为样品(蛋白混合物) 经二维凝胶电泳,染色,胶上蛋白酶切,进入质谱鉴定;或样品(蛋白混合物) 直接经酶切,色谱分离,进入质谱进行鉴定。在二维凝胶电泳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染色后的2 2DE-gel 图像中蛋白点的光密度值进行差异定量,或比较同种蛋白经同位素标记和未经标记的串联质谱峰面积进行差异定量。但这2 种常用技术由于在样品处理上费时费力,不利于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定量。因此,兴起了无标记的质谱定量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分析大规模鉴定蛋白时所产生的质谱数据,用蛋白相应肽段的质谱数据进行定量。
   
非标记定量技术在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受到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推崇。目前,已经有一系列配套的非标记定量分析软件,其中包括的GE公司开发的DeCyder MSTM商业化软件,实践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定量准确性和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