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2篇Nature文章:癌症基因组学研究新成果

日期:2011-08-19 08:29:13

    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达700万人,死于癌症的病人达500万人,60%的患者确诊后只能存活5年。目前已知的癌症有200多种,但是,无论什么癌症,在肿瘤的特殊类别(分型)或发展的不同分期方面都发现有基因组的特异变化,而正是基因组的改变导致了细胞分化、发育和生长通路的不正常,从而引发细胞不正常地失控增殖、生长。

    1986 ,著名的肿瘤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Delbecco鉴于当时肿瘤研究的零敲碎打状况,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动议:欲解决肿瘤问题 ,应先搞清基因组。近年来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技术以及功能基因手段开展癌症基因组学研究为科学家们寻找有效的癌症治疗靶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近日来自美国的两个研究团体在癌症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巧妙地将癌症基因组学技术与RNA干扰技术相结合,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高通量筛查了2725个代谢酶和运输子基因,从中发现了198个与侵袭性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一个被称为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PHGDH存在于染色体1p”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在约70%的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中经常被放大,导致PHGDH过度表达。PHGDH的水平升高引起通过丝氨酸合成通道的代谢流量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对谷氨酸盐通过三羧酸循环向-酮戊二酸盐的流入做出显著贡献。当研究人员在这些乳腺癌细胞中抑制PHGDH基因表达,发现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丝氨酸合成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证实PHGDH抑制并不会影响细胞内丝氨酸水平,而主要是导致三羧酸循环向-酮戊二酸盐的流入的降低。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以PHGDH为具体目标、或以丝氨酸合成通道为普遍目标,对于PHGDH 有较高表达的乳腺癌子类来说也许有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