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哈佛大学联合发表文章 破解未知之谜
日期:2011-04-21 08:49:58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周斌研究员,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华人科学家William Pu,其中周斌研究员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关键转录因子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探索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分子机理,以及心肌细胞再生。
心外膜是位于心脏表面的一层间皮细胞组成的膜,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少心外膜的心脏是不能正常发育的,缺少心外膜的小鼠死于胚胎早期。虽然心外膜在心脏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成体心脏受损修复过程中,心外膜如何发挥其重要功能还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周斌研究组和William Pu研究组合作,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心外膜细胞在心脏受损后发生上皮间质转换(EMT),形成间充质样细胞,通过分泌大量促血管新生因子,促进心脏冠脉内皮细胞增值,从而改善心梗后心脏功能的恢复。
哈佛大学William Pu研究组长年从事心脏疾病的研究,他们曾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一组可培植心肌细胞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认为当病人心脏出现问题时,便会失去驱动心跳的心肌细胞。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制造更多这类细胞。
据悉,研究人员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新干细胞的。他们当时正在研究心外膜的另一组基因,所以要在活老鼠的胚胎上,用红色荧光蛋白复合体标签特定的细胞。出乎意料之外,他们竟然目睹心外膜细胞转化成心肌细胞。William Pu的研究成果显示,用基因编号为“Wt1”的干细胞能制造出心肌细胞、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
上一篇: 美研究称卵巢癌或始自输卵管
下一篇: 英国:牛产“人乳”将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