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陆科学家J Virol联手解密SARS传播机制
日期:2011-04-08 09:15:13
这一研究的负责人是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的所长陈志伟博士。陈志伟博士表示:“沙士2003年率先在香港爆发,其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受感染人士早期唾液中为何有大量病毒存在一直是未解之谜。要了解沙士病毒的快速传播之源,就需要了解病毒最早期感染的靶细胞。我们的团队创新地运用了一种研究艾滋病的方法以研究SARS,令项目取得可喜的成果。”
为了解沙士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最早靶细胞,科研人员巧妙地利用了研究艾滋病毒的科学方法,制造出假性杂交病毒以进行研究。这种假性病毒的核心是猴艾滋病毒(SIV)而表层是沙士病毒,只能感染细胞一次,其后并不在细胞内繁殖,但感染的细胞仍可以被检测到。这有助于研究人员更清晰地观察SARS的早期靶细胞感染情况。
研究人员将这些假性病毒放入基因组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国恒河猴)中进行测试,并研究病毒感染了恒河猴后48小时内在整个呼吸系统的分布。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沙士病毒的靶细胞在整个呼吸道系统内有广泛的分布,但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细胞才是沙士病毒感染的最早靶细胞。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这些靶细胞还可以在感染后48小时之内支持沙士病毒的快速繁殖。
新研究表明沙士病毒建立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细胞的早期感染,对其传播非常重要。这一研究成功地解密了沙士病毒的传播机制。同时证明了艾滋病毒研究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病毒,可更有效及准确地模拟沙士及其类似病毒在上呼吸道德感染情况,包括高致病性流感及其他冠状病毒等,对这些病毒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附:
陈志伟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建立于2007年,致力于艾滋病及相关研究,以终结HIV/AIDS在全球的疫情为目标。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HIV致病机理的病毒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2)HIV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究,包括新型免疫原和疫苗载体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工作;(3)针对中国包括香港及其周边地区HIV的进化和流行病学趋势进行跟踪研究。
陈志伟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HIV疫苗的研发,以及用于疫苗测试和艾滋病致病机理研究的动物模型的简历。目前,陈志伟博士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基于或病毒豆苗天坛株载体(MVTT)的SIV和HIV多价疫苗。
上一篇: 最新Nature:三项华人研究组成果
下一篇: 华中农大副教授第一作者发PNAS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