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青藏高原植物物种研究获新进展
日期:2011-04-05 12:28:38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孙航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菊科绢毛苣属、肉菊属与合头菊属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类群。本研究利用ITS,trnL-F和psbA-trnH对三属植物进了分子系统学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肉菊应该归并于绢毛苣属,而合头菊属分为两支:狭义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s.str.)与康滇合头菊(Syncalathium souliei),前者位于还阳参亚族,而后者位于莴苣亚族并与广义莴苣属亲缘,所以康滇合头菊应该作为Lactuca souliei放回原广义莴苣属,具体分类学处理将另行发表(新属-假合头菊属Parasyncalathium)。
研究同时发现,这些类群在此区域存在着三种进化模式,如绢毛苣属为一快速辐射进化而成的类群;狭义合头菊属为替代分布,进而发现其具有异域分化进程,本属可能是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青海和四川逐步向青藏高原腹地演化;而狭义合头菊属与康滇合头菊间由于同处于青藏高原恶劣的生态环境选择压力和气候变化,进而存在形态趋同进化模式。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广义绢毛苣属和原合头菊属均为年轻的分化类群,其大概起源和分化时间为1.56—8.44百万年前;结合地质学资料和现有系统学研究结果推断,这些年轻类群应该是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流石滩生境的破碎化而形成。
该研究成果已在2011年出版的Taxon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金资助。
上一篇: 我国科学家又发现3个新剧毒菌种
下一篇: 中药雷公藤含有抗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