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辐射污染”恐慌症
日期:2011-03-25 13:02:32
回国人员未检出辐射污染
“好友从日本回来,很想热情拥抱,却担心沾染到核辐射,怎么办?”一些网友最近在微博上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原所长、复旦大学教授顾乃谷为这样的尴尬心情带来了好消息:最近,不少日本回沪人员担心自己是否受到辐射污染,纷纷找上门希望做相关检查,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人员体内的辐射剂量基本正常。
顾乃谷说,即使有少量放射性污染物残留在体外,可将随身穿着的衣物用塑料袋装好后丢弃或彻底清洗。
防辐射服毫无防辐射作用
继囤积碘盐、抢购碘片等举动之后,一些市民又开始争购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对此顾乃谷表示,普通防辐射服只能为人体屏蔽掉部分电磁辐射,对于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毫无防护作用。
顾乃谷解释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核素是碘-131和铯-137,这些放射性物质会不断向环境中释放β、γ射线,其能量分别高达0.6百万电子伏特和0.36百万电子伏特。“一层薄薄的防辐射服岂能挡住高能射线?!”
对日本食品不必过分担忧
受核辐射污染影响,向来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食品也日渐遇冷。上海市核学会理事、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戚文元副研究员认为,消费者盲目“恐日”并不理性。
核辐射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照射,二是放射性颗粒飘落在食物表面。对于外照射基本用不着担心,至于后一种污染,也可通过一定的措施消除或加以预防。
戚文元说,出于杀菌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少食品其实都接受过射线辐照,如调味品、大蒜、中草药等。通常,食品辐照的剂量在10千戈瑞(从绝对值的概念讲,1戈瑞=1西弗)左右,但这只会杀死食品中的细菌,而不会在其中残留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即便某些食品或农产品受到放射性污染源的照射,也只是“过而不留”。
“退一步说,如果瓜果蔬菜沾染上了放射性颗粒物,只要用流水反复冲洗,即可清洗掉99%以上的污染。”至于有市民担心,放射性物质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戚文元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台湾等地区对进口食品均增设了放射性检疫。如有必要,国内的检验检疫部门完全有能力将受污染的海洋生物挡在国门之外。
美国专家表示,日本核辐射的威胁明显被夸大。实际上,只有目前仍留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约300名工作人员,会面对较严重的风险。
尽管日本政府一再保证,福岛第一核电站所释放的辐射量不足以危害人们的健康,可是不少东京居民仍迁移他处,大批外国人则匆忙撤离日本。
事实上,东京并没有受到辐射的太大影响。东京目前的辐射量比平时高出10倍,即每小时达0.809微西弗(microsieverts),但这样的辐射指数,其实还不到照X光核辐射的十分之一。
随着福岛核危机日趋严重,不止日本与邻近国家的人民担心受核辐射污染,就连远在美国的民众也陷入恐慌。
专家曾警告,在缺乏真正核威胁的情况下,服用碘片和碘盐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伤害,但民众仍听信碘片和碘盐可防核辐射的谣言,在美国、中国和其他地区掀起抢购热潮。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放射科和放射肿瘤学临床教授布什伯格说:“一般人对辐射的害怕程度过于夸张,在美国就是这样,而在日本更是如此。”
专家指出,其实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少许的辐射性物质,而人们每年接触的辐射量就取决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从1至10毫西弗不等;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道尔顿核研究所流行病学客座教授韦克福德说:“一般市民现在所接触到的辐射量不足以令人担心。说白一点,许多日本人通过电脑断层扫描来检查是否患有癌症,其实这些扫描所释放的辐射量达10毫西弗(1万微西弗),远比他们现在接触的福岛辐射量高。”
眼前较令专家们担心的,是目前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抢救任务的工作人员的健康。
日本各地的辐射威胁至今不大,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将辐射性物质控制在核电站内。核电站内的辐射指数一度达每小时400毫西弗,是一些核工业员工和铀矿工每年接触的辐射量的20倍。
专家相信,核电站现有的辐射量足以导致员工出现辐射感染病状。
美国最大核电站、亚利桑那州帕洛弗迪核发电站前医疗主任巴克林医生说:“这些人真的很勇敢。你可以让他们不吸入辐射性物质,可是我们现在说的是,他们也受到强烈的光束照射,这是不能防范的。这就好比用300磅的铅来包裹全身。
“我想,这些人现在所做的就与拿手榴弹来扔自己是一样的道理。”
上一篇: 美称氡污染成肺癌重要诱因
下一篇: “瘦肉精”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