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口吃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

日期:2011-02-25 13:12:00

问鼎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热门片《王者之声:宣战时刻》,是以自小患有口吃毛病的英王乔治六世为主角,意外让口吃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人们普遍认为,口吃是心理问题,因为焦虑或紧张导致结巴,一如电影中羞涩的乔治六世。但美国最新研究显示,口吃是由于基因变异,影响大脑对声带肌肉的控制能力。

这项发表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最新研究颠覆传统认知,有助于为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铺路,矫正受损基因,进而治癒口吃。

美国「国家失聪暨其它沟通障碍研究院」研究员德雷纳博士(Dennis  Drayna)主持的研究发现,口吃者普遍出现GNPTAB、GNPTG和NAGPA三种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多半出现在负责控制声带肌肉的大脑区域,若不正常突变,会造成细胞死亡,导致说话机制「故障」,让某些音发不出来,最后变成口吃。

由于这类生理性失调常发生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阶段,因此常让人误把口吃和能力差或智商低划上等号。

基于最新研究,德雷纳表示:「口吃不是一种社交功能障碍,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理疾病。」

口吃基因与两种严重的新陈代谢疾病息息相关,分别是黏脂质症II型和黏脂质症III型,会造成细胞内醣类和脂肪体聚积,导致骨骼发育异常以及严重学习障碍。其中黏脂质症II型患者会失去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