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期刊NEJM发表中国科学家甲流疫苗新成果
日期:2011-02-16 10:14:46
参与这一研究的包括北京疾控中心邓瑛等人,邓瑛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2000年任北京市卫生局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处副处长,负责全市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2007年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1976年,美国暴发猪流感疫情,10月,美国执行国家流感免疫计划,约4000万美国人接种了新研制出来的流感疫苗。两个月后,500多位接种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Guillain- Barre Syndrome,其中25人死亡。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失调综合症,没有人知道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有的人瘫痪一个月后康复,有的人却永远瘫痪甚至死亡。
因此在对待疫苗接种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慎之又慎,这篇文章通过对2009年9万多名接种了甲流疫苗的国庆保障人员进行了为时一年的追踪观察,评价了这一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选择了2009年9月21日-25日期间接受H1N1流感疫苗的95,244位参与者(年龄从4-60岁不等)作为样本,主要评价了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的监测方式主要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利用了一个称为“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与此同时,给每位接种者也提供了日记卡片(Daily Card)供其记录疫苗接种后的各种变化等,并最终共收回了29,710份日记卡片。截止至2009年底,也就是接种疫苗的14周之后,共有193位接收者通过AEFI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大多是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
调查发现在这些受调查群体中未发现有Guillain- Barre Syndrome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甲流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早已被证明非常安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一致。
今年甲流疫情不容忽视,卫生部才通报说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0人感染甲流死亡,要做好甲流的预防工作,疫苗是重中之重,了解清楚疫苗的不良反应无论是对于研究人员,还是公众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下一篇: 多动症患儿日后易沾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