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研究揭示帕金森氏病新信号机制

日期:2011-01-11 12:01:47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分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等。目前对于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除了5%的病例被证实与遗传突变相关,其他尚无法确定确切的病因。因而迄今为止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仅局限于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新研究发现了帕金森氏病患者大脑神经元死亡相关的一个关键过程,证实阻断这一过程可促使神经元存活。新研究发现或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原因。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新研究发现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减缓帕金森氏病的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缓解震颤、行动缓慢、肌肉僵硬和平衡受损等症状。此外还将帮助确立有效的诊断测试方法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对帕金森氏病进行筛查,”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Syed Z. Imam博士说道。

    过去的研究证实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集中在大脑的黑质和纹状体。研究人员在对来自于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及死后脑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氧化应激激活了大脑的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酪氨酸激酶c-Abl。c-Abl的激活进而导致parkin蛋白发生改变。过去的研究表明parkin基因是遗传性帕金森氏病的致病基因,其表达产物parkin蛋白具有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在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Parkin蛋白功能障碍可导致神经元内未泛素化的蛋白质毒性积聚。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积聚会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帕金森氏病患者症状随时间不断恶化。

   “当我们尝试阻断酪氨酸激酶c-Abl激活时,发现parkin蛋白功能受到了保护,并且神经元也得以存活,”Imam博士说:“新研究发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将推动我们开展酪氨酸激酶c-Abl抑制剂临床前实验研究,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从而减缓帕金森氏病的发展。”

   “目前科学界正在进行一场竞赛,此领域的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揭示95%的帕金森氏病病例的发病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为此鉴定了很好的基石,”Imam博士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帕金森氏病的动物模型临床前实验中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将对人类患者展开临床试验。”

    目前酪氨酸激酶c-Abl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胃肠道肿瘤。这或将推动帕金森氏病c-Abl抑制剂类治疗药物更快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到临床试验,并获得FDA的批准。

    此项研究工作是由健康研究中心Barshop长寿与衰老研究所、南德退伍军人医疗体系和德国Tübingen大学Hertie临床脑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