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中科院外籍科学家最新文章解析关键基因

日期:2011-01-04 09:43:48

来自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由VHL突变所导致肾囊肿的分子机理,发现了VHL基因在肾囊肿中的又一新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肾脏学界权威学术刊物《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SN上。

这项研究由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 A. Esteban研究组和裴端卿研究组合作完成,其中Miguel A. Esteban博士早年毕业于西班牙纳瓦拉大学,2007年加入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从事肿瘤干细胞研究,这是其在VHL基因研究方面的又一成果。

肾囊肿是一类在肾脏内出现囊性肿块的疾病,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的人,当前还没有治疗肾囊肿的特效方法。关于肾囊肿的发病机理,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初级纤毛假说,即由于某些基因(例如VHL基因)的突变导致初级纤毛功能受损,从而使细胞无法感知外界信号,使细胞进入增殖期,导致肾囊肿形成。 VHL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3P25区,VHL基因突变可造成VEGF 表达升高而发生富含血管的血管母细胞瘤。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由于VHL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低氧诱导因子HIF的高表达,从而引起一系列酶的活性的改变,介导初级纤毛的解聚,引起初级纤毛萎缩。研究人员通过沉默该信号通路的各个基因的表达,明显改善初级纤毛的形成率。这一成果发现VHL基因在肾囊肿中的又一新作用,揭示了VHL病中肾囊肿的分子机理,为针对该信号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用于VHL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