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成功克隆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牛
日期:2010-12-22 12:54:58
2010年12月19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牛。这是继广西大学本月获得世界首例单精子显微受精的转基因水牛、世界首例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水牛之后的又一杰出科研成果。多头转基因水牛的成功诞生,标志着广西已经在国际上率先掌握了转基因水牛制造的一系列技术。
领导该项研究的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石德顺教授。石德顺教授近年来一直战斗在教授与科研的第一线,为动物繁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石德顺课题组获得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水牛后,为加快我国水牛的改良速度,对水牛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系统又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显微镜受精介导的转基因水牛技术和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水牛技术。
今年年初,科研人员将一个3月龄的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后,将含标记基因(从水母中克隆得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筛选基因的转基因载体导入,构建得到转基因克隆重构胚,与2月5日植入到一头2岁半的母牛子宫内。12月19日凌晨,母牛经过300多天的妊娠,顺利产下了一对雄性双胞胎。其中,一头体重为20.5公斤的小公牛正常存活。而另外一头体重为14公斤的小牛不幸死亡。在紫外灯照射下,可见幸存小公牛的头部和四肢明显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标志着它身上含有转基因成分。
石德顺说课题组研发的目标和方向是改良和培育水牛新品种,提高水牛的产奶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新型高效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发运用。但是他同时表示由于转基因在我们发展历史还不长,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进入转基因动物食品阶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于下一步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石德顺表示将扩大转基因水牛的研究种群,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水牛的繁殖率,并生产出药用蛋白质造福人类。
上一篇: 世界卫生组织建立全球性传统医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