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针灸能增强心衰患者耐力

日期:2010-07-05 12:35:43

近期,德国科学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了针灸可以增强心衰患者的耐力。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Johannes Backs博士称,虽然小小银针无法直接作用与心脏,但是看起来它能够增强骨骼肌,从而让那些心衰患者可以走的更远。该研究发表于医学杂志6月15日Heart在线版上。

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正常服用药物且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在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抑制炎症有关的穴位接受了10次针灸,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针刺”,即针尖只对皮肤表皮产生较小刺激。结果显示,接受针灸的心衰患者自己感觉乏力状况有所改善,在规定时间内能连续行走的距离比接受“安慰针刺”的患者更远。但两组患者的心肌收缩状况并无显著区别。试验发现,针灸后受测者血液中名为“肿瘤坏死因子α”的信使物质水平明显降低,使得患者骨骼肌耐力增加(新华网 周谷风)。

针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传统中医学认为,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界对针灸的研究越来越多。近期,读者也可以从生物谷上看到部分发表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关于针灸的文章。尤其是对针灸治疗的作用原理感兴趣的不在少数。2010年年初,英国约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检查中国传统针灸的效果,发现它可以引起大脑相应部位神经的变化,研究者采用核磁共振(fMRI)发现了这一现象,研究结果发表于Brain Research上(针灸可引起大脑神经变化)。5月底,同样来自美国的学者发表了一篇关于针灸止痛原理的文章,文章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上,研究证实了针灸过程中,腺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研究者通过添加治疗白血病药品的老鼠得出了针灸的正效应增大3倍的结论。一定程度解释了针灸减缓疼痛的分子机制。

不过,香港大学胡钊逸教授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文章从疾病传播的角度称,针灸可以传播乙 型及丙 型肝 炎,甚至是艾滋病。并建议针灸时使用即弃的针,以及在施针前加强消毒皮肤,减低传播机会,有关单位应加强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