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CRISPR-Cas9脱靶效应的新方法
日期:2016-04-19 09:09:21
RNA引导的Cas9核酸酶,被广泛用来设计各种细胞和生物的基因组。尽管Cas9能够诱导有效的突变发生,但是脱靶效应提高了人们对于系统特异性的担忧。最近,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 “双切口(double-nicking)”策略,利用催化突变体Cas9D10A切口酶,将脱靶效应降至最低。4月15日,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基于Cas9D10A的筛查方法,将一种一体化的Cas9D10A切口酶载体与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富集相结合,随后是高通量的基因型和表型克隆筛选策略,可高效地生成同基因敲除和敲入,同时具有最低的脱靶效应。
CRISPR-Cas系统在细菌和古细菌的适应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以攻击入侵的外来遗传因子。最近,酿脓链球菌2型CRISPR-Cas9系统,已被用来通过诱导DNA双链断裂(DSBs)进行基因组工程,DSBs可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引导的修复(HDR)而得以修复。诱变NHEJ能够在修复位点诱导插入或缺失,这可能会导致开放阅读框的移码突变,从而产生截短体蛋白和在mRNA中产生过早成熟的停止密码子,这是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一个关键诱导物。
另外,HDR允许精确的基因敲入遗传修饰,如点突变、插入和表位标记。CRISPR-Cas9系统可有效地生成基因组修饰,仅仅依靠一个PAM和一个与靶基因互补的sgRNA。然而,sgRNA可能经常被设计为对靶位点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大的基因组,如哺乳动物基因组),通常相关序列包含一个或多个与sgRNA不匹配的基因,从而会产生潜在不良的脱靶效应。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样的脱靶效应可能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并限制了CRISPR-Cas9的效用,特别是在临床设置中。
最近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脱靶效应可能由几种方法诱导,包括利用缩短的sgRNAs、FokI-Cas9融合核酸酶、纯化的Cas9核糖核蛋白、修改的sgRNAs或配对的催化突变Cas9切口酶。虽然这些方法当中有几种方法能达到较低的脱靶效应,但代价是,会降低打靶效率。
有很多研究都集中在Cas9切口酶(RuvCD10A或HNHH840A),不同于野生型Cas9——会产生迟钝的DSBs,它们只切割DNA的一条链,产生可被如实修复的单链断裂(SSB),而不会诱导插入和缺失。为了产生DSBs,最近有研究开发了一种双切口策略,包括靶定相邻区域的配对切口酶,从而意味着脱靶DSBs的可能性减至了最小化。然而,多个质粒的共转让,包括一个Cas9切口酶、两个sgRNA和一个荧光标记,可能会影响转染效率和定向诱变,因此,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受到了限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基于Cas9D10A的筛查方法,将一种一体化的Cas9D10A切口酶载体与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富集结合,随后是高通量的基因型和表型克隆筛选策略,可高效地生成同基因敲除和敲入,同时具有最低的脱靶效应。研究人员在三种不同的人细胞系中,通过靶定DNA损伤反应(DDR)蛋白MDC1、53BP1、RIF1和P53,以及核架构蛋白Lamin A/C的基因,验证了这种方法。
研究人员还利用单链寡脱氧核苷酸作为同源模板,有效地获得了双等位基因敲入克隆,在RIF1位点插入了一个EcoRI识别位点,并在组蛋白H2AFX位点引入一个点突变,以抑制DDR因子在DNA双链断裂位点的组装。这种通用的筛查方法,应该有助于旨在确定基因功能、模拟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并探索新的治疗机会。
上一篇: Science发布再生医学重大突破
下一篇: 汤富酬最新综述:单细胞测序与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