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遗传所PNAS发表表观遗传学新成果
日期:2015-03-04 08:57:21
着丝粒是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关的重要染色体结构,是纺锤丝微管的附着之处,也是姐妹染色单体在分开前相互连接的地方。着丝粒能够在激活和失活状态之间交替变化,其装配和功能不依赖于DNA序列,而是受到表观遗传学调控。
日前,中科院和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向人们展示了染色体片段上发生的着丝粒从头形成(de novo centromere formation)。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遗传所的韩方普(Fangpu Han)和密苏里大学的James A. Birchler。
在玉米中(Zea mays),B染色体着丝粒发生错分裂(misdivision)会生成不同大小和序列的着丝粒。研究人员在这样的片段中(该片段缺乏标准的着丝粒重复序列)先后观察到了着丝粒的从头形成和失活。
研究表明,着丝粒从头起始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能够在缺乏标准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上持续存在并遗传下去。不过当大着丝粒和小着丝粒出现在一起的时候,小着丝粒会被失活。因此这种从头形成的着丝粒遇到较大的常规着丝粒时,就会被失活并清除出染色体,以便维持核型的完整性。
下一篇: Nature发布CRISPR重要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