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现炎症与再生新联系
日期:2015-02-27 08:52:00
几乎所有的损伤,甚至是轻微的皮肤擦伤,都可以引发炎症反应,其不仅保护了机体免受入侵微生物的侵害,还开启了愈合及损伤修复必需的再生信号——尽管这一过程得到普遍的认识,它的一些细节仍然神秘。
在2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报道称发现了炎症和再生之间新的联系:一些被受体蛋白gp130激活的信号通路。
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药理学系助理项目科学家Koji Taniguchi博士说:“我们发现,gp130能够激活几条信号通路,开启已知在干细胞生物学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些转录因子。”
论文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基因调控和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著名药理学和病理学教授Michael Karin博士说,这些转录因子——尤其是STAT3、YAP和Notch——刺激了正常组织干细胞增殖和生存,从而促成了愈合与修复。
“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一种肠损伤小鼠模型身上完成,小鼠的这种肠损伤与作为人类炎性肠病(IBD)基础的损伤相似。我们提供的证据显示,相同的机制有可能控制了肝脏再生,表明它在组织修复中发挥了普遍作用,”Karin说。
除解释了一个关键的生物医学现象,研究人员说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炎性肠病和大肠癌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gp130感知的主要信号是炎症性激素(细胞因子)IL-6和一些密切相关蛋白。研究发现在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IL-6表达均升高,由此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抑制IL-6结合它的受体——gp130与特异的IL-6结合蛋白之间的一种复合物——或许可以改善炎性肠病的病状。
然而观察到的结果却与之相反。阻断IL-6与受体复合物结合实际上提高了肠穿孔和出血的风险,它们并不适用于炎性肠病治疗。新研究表明,IL-6以及它所刺激的信号通路并不是炎性肠病的病因,而是对初始损伤的自然保护反应以及与炎性肠病发病相关的炎症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Taniguchi和Karin研究团队表示,重要的是未来的一些疗法不要干扰IL-6和gp130触发的愈合反应。尽管如此,参与愈合和再生的相同信号通路也会在大肠癌中出错,变成慢性刺激。
新研究工作确定了适合于为这一常见的恶性肿瘤——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开发新靶向治疗的一些分子靶点,但Karin谨慎地指出“这样的治疗不应该与主要副作用为肠粘膜损伤和炎症的传统及高毒性的抗癌药物结合。阻断IL-6触动的再生反应只会加剧粘膜炎。”
上一篇: Nature:新型长效艾滋病疗法
下一篇: Cell发现替代节食的健康长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