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成果
日期:2015-02-06 08:49:49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人们对这种毁灭性疾病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日前在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ESCC恶性演进中发挥的作用。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詹启敏(Qimin Zhan)院士。
ESCC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肿瘤,中国北部尤其是河南省、伊朗北部及南非是这一疾病的高风险地区。尽管近年来人们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ESC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20-30%。人们亟需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制,从而开发出更好的治疗途径。
PAF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人员发现,ESCC肿瘤和细胞系中存在PAFR的上调,其表达水平与ESCC临床阶段和患者存活期正相关。体内和体外研究显示,PAFR过表达会促进ESCC的恶性演进,去除PAFR可以对此加以抑制。
进一步研究表明,PAFR能够上调FAK激酶活性,并由此激活PI3K/AKT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通路。而AKT触发的核因子-κB能够转录激活PAFR表达。这种PAFR和AKT的双向正调控是ESCC侵袭所必需的。
研究人员用结合有胆固醇的PAFR siRNA治疗长有ESCC肿瘤的小鼠,有效抑制了小鼠的肿瘤发展和AKT介导的致癌蛋白表达。
这项研究首次向人们展示,PAFR失调以及PAFR-pAKT正调控环路可以促进ESCC的恶性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