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PNAS:一些HIV疫苗为何产生反效果?

日期:2015-01-06 09:20:37

 被设计用于防御HIV的疫苗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并导致感染率增加。这个不幸的结果在多个疫苗临床试验中已被观察到。

 

美国埃默里大学Yerke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对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做出了一个简单解释: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作为病毒靶点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在HIV传播的非人灵长类模型中,门户粘膜组织中病毒靶细胞的水平越高,感染风险就越高。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建议疫苗研究人员在评估潜在的HIV/AIDS疫苗时,可能需要避开那些在粘膜组织中激活过多靶细胞的疫苗。

 

本文资深作者、Yerke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主任Guido Silvestri说:“为什么很难研制出AIDS疫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病毒正好会感染任何疫苗应该诱导的那些免疫系统细胞。”

 

Silvestri也是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实验医学教授、以及乔治亚研究联盟杰出学者。本文第一作者是资深研究专家Diane Carnathan博士,来自Wistar研究所、Inovio制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

 

大部分HIV/AIDS疫苗研究一直都专注于开发某种疫苗,刺激抗病毒T细胞。T细胞根据其表面存在的分子而被分为两大类。CD8是“杀伤”细胞的标记,而CD4则是“辅助”细胞的标记。CD4+ T细胞已知是HIVSIV(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而一些研究则提出,CD8+ T细胞可能在控制感染的过程中很有应用价值。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5种不同的疫苗组合使恒河猴获得免疫性,这些疫苗编码仅存在于病毒内的SIV蛋白。本实验策略目的是检测细胞介导免疫的效果,而不用刺激中和性抗体的产生,科学家称之为“简化方法”。

 

恒河猴先接受一个初始免疫,随后,在1632周后进行两次加强注射。然后,这些恒河猴被暴露于重复的、低剂量的直肠内SIV挑战,每周一次,最多15次。一般来说,免疫治疗并没有预防SIV感染。而所有免疫的恒河猴具有可检测到的循环“杀伤”CD8+细胞,这些细胞和预防感染之间并没有相关性。

 

然而,Silvestri说,最重要的结果在于,被感染的恒河猴在挑战之前其直肠活检就显示较高水平的活化CD4+T细胞。

 

他解释说:“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一种疫苗可诱导粘膜组织中高水平的活化CD4+ T细胞,那么疫苗的任何潜在保护作用都可能会受到阻碍。”

 

该研究详述了疫苗开发方面HIV所提出的独特挑战,也强调了追求疫苗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引起强烈抗病毒免疫反应、而不会增加病毒门户入口中CD4+T细胞数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