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博士将4种基因转入小鼠的皮肤纤维细胞,诱导其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为世界上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iPS技术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
查看详情
长久以来,人们就在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分化细胞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从而改变其功能和特性。1997年英国科学家Wilmut将羊体细胞的细胞核转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发育成成熟的个体——著名的多利羊,从而在实践中证实...
查看详情
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惊异地发现RNA与DNA序列之间存在广泛的差异,这表明信使RNA有可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DNA携带至蛋白质加工厂的过程中以某种未知的...
查看详情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杜克-新加坡大学医学研究院、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猪流感病毒的长期进化与传播动态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牲猪运输推动猪流感病毒跨地域传播,与当地的...
查看详情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技术评论文章:“Comment on ‘Positive Selection of Tyrosine Loss in Metazoan Evolution’”,就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全...
查看详情
位于德国不伦瑞克的亥姆霍兹联合会传染病研究中心使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图像显示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模样。近日,这种大肠杆菌在德国传播,造成至少4人死亡,约140人受感染。德国卫生机构2011年5月25日警...
查看详情
有些人天生就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这是由于基因所决定的,使得他们更容易跟着别人的指示亦步亦趋。 据《印度时报》5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要做出一个决定往往听从于大脑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听...
查看详情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各种基因呈直线排列在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破解这种关键物质的分子机理,近期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两篇文章分别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一...
查看详情

从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多年的岁月,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三重转变,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
查看详情
来自美国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 INC.)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绕过抗体合成的常规法则,合成了一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且具有双特异性的新型基因工程抗体。这一新技术或可在将来推动科学家们开发出基于抗体的脑病...
查看详情
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惊异地发现RNA与DNA序列之间存在广泛的差异,这表明信使RNA有可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DNA携带至蛋白质加工厂的过程中以某种未知的...
查看详情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杜克-新加坡大学医学研究院、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猪流感病毒的长期进化与传播动态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牲猪运输推动猪流感病毒跨地域传播,与当地...
查看详情
雌军舰鸟:“先闻一下再说。” (图片提供:Sarah Youngren/Wikimedia Commons) 一只雌军舰鸟在一群雄军舰鸟的上空盘旋,后者会立即膨胀起它们像红气球一样的喉囊,借以展示自己的“男子气”,而这只雌军舰...
查看详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研究人员发现,通常情况下,有创伤后压力症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对无害刺激产生出类似于过去受伤害时的反应。比如,他们将中性声音与不愉快的结果联系起来,结果让他们更难区分相似声音...
查看详情
压力是人们感到某种事情有很大难度、某种任务难以完成和环境中某种潜在的威胁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考试、比赛、完成工作指标、亲人去世等等,都是某种压力。当压力来临,身体的一些器官会分泌多种...
查看详情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可以用四种基本血型将人进行分类。如今,他们发现了区分人类的新方法:用细菌来分类。每个人体内有几千种不同的微生物细菌,但在人类的肠道内只有三类截然不同的细菌生态系统,可用这不同的...
查看详情
当心脏病发作时,心壁上某些神经细胞以及保持心脏节律跳动的特殊细胞会受到损伤,外科手术无法修复这种损伤区域。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9日报道,最近,美国布朗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工程人员合作,给心...
查看详情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头孢菌素酰化酶的自剪切分子机制,并证实头孢菌素酰化酶是一个酰化肽酶,并具有一定的外切肽酶活性,还深入探讨了有关弱催化机制与分子...
查看详情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分子遗传学系教授阿里·艾尔森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称为PTPe的蛋白质在肥胖中起关键作用。 这一发现是在对雌性实验鼠的骨质疏松研究中偶然获得的。最初,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了...
查看详情
饮食中大量胆固醇的摄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其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脑中风也越来越威胁人们的健康。Niemann-Pick Type C1-Like 1 (NPC1L1)蛋白是介导饮食胆固醇吸收的关键蛋白...
查看详情
记者在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期成功培育出一种特殊的转基因克隆猪,这种克隆猪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下可分别发出红、黄、绿、青4种荧光,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能够同时表达4种荧光蛋白的转基因...
查看详情
揭示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终末组织类型的详细机制是许多干细胞生物学家的研究目标。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祖细胞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基于组蛋白预测细胞命运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
查看详情
用细菌发电距现实又近了一步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3日报道,英美科学家首次精确地展示了细菌中运送电荷的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结构,详细揭示了细菌如何将电子由细胞内推到细胞外的“细枝末节”,最新成果让使...
查看详情